在医疗机构中,
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承担着复用医疗器械、器具及物品的清洗与消毒重任,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防控与医疗安全。然而,设备突发故障可能导致清洗消毒流程中断,增加交叉感染风险。制定科学、高效的故障应急预案,是应对突发状况、保障医疗安全的必要举措。

一、故障分级与快速响应机制
根据故障影响程度,将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故障分为叁级:一级(轻微故障,如局部报警但可继续运行)、二级(中度故障,如部分功能失效但可手动替代)、叁级(严重故障,如整机停机且无法短时间修复)。当设备出现异常(如报警提示、运行中断、清洗消毒效果不达标),操作人员需立即停止使用,悬挂&濒诲辩耻辞;故障停用&谤诲辩耻辞;标识,并按分级启动响应:一级故障由当班护士尝试复位或简单排查;二级故障通知设备科技术人员现场评估;叁级故障立即上报院级应急小组,启动备用方案。
二、应急处理核心步骤
1.暂停使用与隔离:故障设备需立即断电并隔离,避免误操作;已放入但未完成处理的器械需单独存放,标注&濒诲辩耻辞;待重新处理&谤诲辩耻辞;,防止混入合格物品。
2.备用方案启动:若二级或叁级故障导致清洗消毒流程中断,优先启用备用清洗消毒机(需提前验证其性能符合标准);若无备用设备,对耐湿热的器械采用手工清洗+压力蒸汽灭菌的应急流程(严格遵循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》),对不耐高温的器械则使用化学浸泡消毒+低温灭菌(如环氧乙烷),并做好过程记录。
3.故障排查与修复:设备科技术人员需30分钟内到达现场,初步判断故障类型(如电路故障、程序错误、机械部件损坏);简单问题(如传感器误报、管路堵塞)现场修复并测试;复杂故障(如主板损坏、核心泵体失效)联系厂家工程师,明确修复时间并反馈临床科室。
叁、后续管理与改进
故障修复后,需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,确认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;同时,分析故障原因,更新操作手册并加强人员培训。此外,建立故障案例库,为同类问题提供参考,持续优化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与响应速度。
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故障应急预案,是医疗安全链条中的关键一环。通过分级响应、快速替代与持续改进,能有效降低故障对临床工作的影响,筑牢院内感染的防控屏障。